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|
记者查蔬菜流通成本种菜运菜和卖菜均亏损 |
作者:佚名 文章来源:扬子晚报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:2011/5/1 9:00:15 文章录入:admin |
|
田间蔬菜 合作社每天直接田头收菜。 张万胜他们在装车。 4月16日,济南一个叫韩进的普通菜农,面对遍地卖不出去的蔬菜,选择在卧室上吊自杀。这一起悲剧迅速让“菜贱伤农”的话题为全国所关注,而同时,城市里吃菜的老百姓却并未感受到菜价的暴跌。一时间,专家学者众说纷纭,新闻媒体也纷纷出动,探寻“田头贱,摊头不贱”这个奇怪现象背后的东西。很快,“流通环节出了问题”成为暂时的共识。商务部也出台13条措施,其中大部分都旨在压缩流通环节的成本。那么,被空前关注的“流通环节”,真实的生态如何? 山东寿光,这个小城在其他任何的领域都默默无闻,但就是这个小城,却是“全国最大蔬菜产销基地”,是全国最大的蔬菜基地和蔬菜集散中心。南京大部分的“外来菜”,都来自这个鲁北小城。连日来,本报记者在寿光进行了深度采访,从寿光的蔬菜大棚开始,追踪销往南京的寿光蔬菜,从地里采摘、当地收购、运输环节直到进入南京农贸批发中心再至菜市场,力图再现一棵菜从田头到餐桌的真实“流通成本”。 本报记者 冯海青 张磊 山东寿光、江苏南京 摄影报道 4月29日 寿光何家村 主角:山东菜农和合作社收菜人 他们的话:每天拉5万斤菜去南京,不超载?那么行吗 4月29日,早上三四点钟的光景,寿光市稻田镇何家村村民何永昌就起床了。随后他就和家人一起,开始在自家的种菜大棚里忙活起来,采摘油瓜和小黄瓜,这也是他目前种的两种蔬菜。 何家有四个大棚,最大的一个有170米长,眼下是油瓜和小黄瓜上市的高峰,清早采摘的活儿并不轻。忙活两个多小时,采摘下来成筐的小黄瓜和油瓜都装上了儿子的大三轮。三轮突突开向村口:那里,有一个“寿光市齐润蔬菜专业合作社”,这就是收购蔬菜的第一道口。 很快,合作社到了。社里的收菜老板何金峰带着笑脸迎上前来,验菜,议价,付钱,卸货,一切都按部就班。 “小黄瓜收购价今天是1块9,油瓜今天是2块钱”,何金峰告诉身边的记者。他说,小黄瓜前一阵收购价最高要到2块7,跌了将近一块钱了,油瓜这两天也跌了,前几天能3块钱一斤收的。“这种油瓜主要是出口俄罗斯,五一边境口岸会闭关几天,货有点积压,价格随即就下来了。” 齐润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,四位大股东齐俊堂、赵祥兴、何玉峰、何金峰,都是何家村和邻近的赵家村人。他们做蔬菜收购、批发这行已经十来年了,主要的市场就是南京,每天下午三时,一辆装载25吨寿光蔬菜的大货车,必定准时从他们合作社的停车场发车,驶向南京。 何家村和赵家村的不少种植大户,自然都成了齐润合作社的成员,就是稻田镇一些偏远的村子,也有不少菜农加入了他们社,现在他们合作社总共有八九十个种植大户加盟,每天采购五万斤菜不成问题。 四个大股东中,齐俊堂和何玉峰蹲守南京,从以前的白云亭市场到现在的江宁众彩市场,一直如此。寿光那边,何金峰每天负责接待上门送菜来的菜农,赵祥兴则每天清早四点开始,就到较远的村子去收菜,验菜议价后运回合作社里。他甚至在那些村里设了代收点,请代收点的村民负责把菜收来,他付百把元一天的管理费给对方,确保收购渠道的畅通。 早上9点多的时候,一辆鲁V55289的大货车开到了合作社门口,已经收来的五万斤菜开始装车了。何金峰在边上清点:“西红柿,6000斤;丝瓜,8000斤;小黄瓜,8000斤;茄子,8000斤;西葫芦,3000斤……”当天这些菜对菜农的收购价分别是,西红柿2.1元,丝瓜2.6元,小黄瓜1.9元,茄子1.5元,西葫芦0.55元。 下午四点,自重14吨的鲁V55289,装上了26吨多的菜,收下合作社给的4500块钱运输费,以40吨重的整车重量,驶出何家村。“超载?那是没办法的事,超这么多,都难赚钱。”齐润的人告诉记者。而这4500块钱运输费,司机也是不赚的。“但我们没法给更多了,再给多,就要压低收购价,农民会不干的。” |